大阪港(Osaka Port)位于日本本州西南沿海的中岛川与大和川河口之间,濒临大阪湾的东北侧,是日本五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大阪港自古以来就是京都的海上门户,市内河道纵横,有"水都"之称。现为阪神工业区之核心,轻重工业综合发展,其工业产值仅次于东京,居日本第二位。主要工业有石油化工、钢铁、金属加工、运输机械及电机等。
公路网络和海上运输网
高度发达的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把大阪港和市中心以及其周围的主要城市连接在一起,短时间内就能实现货物的运送。高速公路还把大阪港和关西国际机场连接起来,作为连接海陆空的综合运输据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阪港内,咲洲隧道和新的物流据点形成了梦洲,并建成了从北部通往梦洲的梦舞大桥,除此之外,从南部通往梦洲的梦咲隧道也在2008年度投入使用,构成大阪港物流基础的公路网络得到了进一步充实。
大阪港自然条件
该港屑亚热带季风气候,盛行东北风。年平均气温冬季为10℃,夏季为27℃度。每年有雾日66天,全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mm。属半日潮港,有日潮不等现象,大潮升1.4m,小潮升1.1m。
大阪港码头设施情况
大阪港在咲洲共拥有11个集装箱码头,其中公共泊位6个,公社泊位5个。其背后配备了支持集装箱物流的外贸杂货中心和综合流通中心等物流支援设施,以满足近年来日益增加的集装箱货物的需要。在梦洲,配备了水深15米的高规格集装箱码头,并开始提供C-11泊位和一部分C-10泊位。舞洲配备了针对机动车专用船(PCC船)和RO/RO船的外贸多功能码头。此外,大阪港还有定期货轮码头,食品码头,化学品码头,可以满足各种船舶和货物运输的各种设施都十分齐全。
大阪港港区情况
筑港:最初完成的港岸。
主要施设
天保山客运船终点站
天保山西岸码头
天保山栈桥
天保山渡轮头
北港:在大正时代开始,附近被开发为化学重工业地带,因此成为工业港。现在除了仓库等排列之外,在海上填海造陆的舞州、梦州被建设为货柜集散地。
主要设施
北港游艇港
直球码头
货柜集散码头
舞州码头(蔬菜、水果进口区)
南港:大阪港的填海造陆、人工岛-咲洲 一带。
主要设施
国际线的客轮终点站(最近车站-宇宙广场车站)。
ATC码头(帆杆船专用)
大阪南港客轮终点站(最近车站-渡船大楼站)
冲绳定点航线码头 ※乘船接泊“大阪南港客轮终点站”
海鸥渡轮终点站
大阪港发展历史
6世纪左右作为 难波津(古代港湾名),住吉津(古代港湾名)成立,作为国际港而繁荣。
从平安时代开始到镰仓时代,在淀川河口的渡边津(古代港湾名)附近在当时极繁荣。
江户时代成为北前船(丹后半岛以北所属的船)和竹篱笆货船等的停泊地而繁荣,成为日本最大级的港(当时大型船只航行至淀川河口,要在此处改乘小型船才能将货载运进入木津川和淀川的市区渡头)。
1868年、开港。附近西区的川口为外国人居留地。
1876年(明治9年)外国船只最后一次进港。因为安治川狭窄以及浅大型船不能进入,国际港机能被转移到神户港。
1929年(昭和4年)海港事业(大阪港第1次修筑工程)完工。继续、大阪港第2次修筑工程开始。
1944年(昭和19年) 中央突堤完成。
1948年(昭和23年) 海湾对外贸易再度开放。
1951年(昭和26年)持续被列为特定重要港湾。
1952年(昭和27年) 港湾法实施,大阪市政府成为大阪港的港湾管理者。
1958年(昭和33年) 南港(人工岛-咲洲)地区的填海造陆工程开始。
1974年(昭和49年) 阪神高速道路4号湾岸线-港大桥开通。
1997年(平成9年) 大阪港筑港100周年记念。
2004年(平成16年)与神户港一同指定为超级中枢港湾(指定特定重要港湾)之一。
国际集装箱战略港湾阪神港
国际集装箱战略港湾阪神港,为实现更高效的港口运营,大阪港和神户港的码头株式会社于2014年10月1日成立了阪神国际港湾株式会社,合并经营。
通过合并两港的码头株式会社,由阪神港的港湾运营公司对集装箱码头等进行一体化运营,更有效地推进阪神港的集货对策,促进船公司对港湾的利用,以期更高效的经营阪神港。
阪神港是支撑西日本产业和国际物流的门户,为了强化其机能,大阪市和神户市通过合并公司实施各种对策,努力实现国际集装箱战略港湾的目标——“维持扩大北美欧洲的主干航线”以及“降低使用者的成本及提高服务质量”。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